微肿瘤模型构建及其药敏检测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微肿瘤模型构建及其药敏检测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 概述

 

《微肿瘤模型构建及其药敏检测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组织编写,旨在规范和指导微肿瘤(微肿瘤PTC)模型的构建及其在药物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微肿瘤PTC是一种新型的原代3D肿瘤模型,它在病理组织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方面与原始肿瘤组织保持高度相似性,并且能够模拟原始肿瘤组织微环境特征。

 

## 微肿瘤PTC模型概述

 

微肿瘤PTC模型是通过将患者来源的新鲜肿瘤样本在体外经单细胞化处理后,在低黏附培养皿中采用专用培养基悬浮培养形成的3D肿瘤微球。这种模型在培养过程中保留了原始肿瘤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和免疫细胞,高度还原了原始肿瘤组织微环境特征。

 

## 微肿瘤PTC模型的特点

 

微肿瘤PTC模型具有样本需求量少、培养周期短、培养成功率高等特点。它能够在体外真实模拟患者体内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包括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等,并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肿瘤微环境特征。

 

## 微肿瘤PTC模型的质量控制

 

共识强调了肿瘤组织采集、保存、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微肿瘤PTC模型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标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模型的培养成功率和可靠性。

 

## 基于微肿瘤PTC的药敏检测

 

微肿瘤PTC模型因其高肿瘤保真性,被推荐用于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这种检测技术可以预测化疗药物和部分靶向药物的疗效,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精准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 微肿瘤PTC药敏检测技术操作要点

 

共识提供了基于微肿瘤PTC模型开展药敏检测的详细操作要点,包括实验孔中微球的数量、重复孔的设置以及使用人工智能细胞图像识别系统来判定结果。

 

## 微肿瘤PTC模型及其药敏检测技术应用前景

 

微肿瘤PTC模型及其药敏检测技术在乳腺癌、肺癌和消化道系统肿瘤等领域的应用正在加速推进。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预计将为更多的实体肿瘤以及一些罕见类型肿瘤提供科学研究和个体化精准治疗支持。

 

## 结论

 

微肿瘤PTC模型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肿瘤模型,其在肿瘤基础科学研究、精准治疗和新药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共识将随着微肿瘤PTC技术的革新逐渐完善修订,以推动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