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

《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概述

 

在精准医疗时代,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使得患者对个体化精准药物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类器官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性检测技术,因其能够保留肿瘤组织的细胞结构和分子特征,且在预测患者疗效中的准确性较高,受到广泛关注。本专家共识旨在推动肿瘤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在临床中的规范应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类器官技术概述

 

肿瘤类器官是从患者肿瘤组织体外培养的三维模型,与患者肿瘤特征高度相似。它们能够保留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分子特征、药物敏感性等,并可在体外长期培养与稳定传代。类器官技术为临床指导个性化用药提供了新的体外模型。

 

## 药物敏感性检测的药物类型

 

抗肿瘤药物可分为细胞毒药物(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可用于检测化疗药物和大部分靶向药物的敏感性,既可检测单一药物,也可检测药物组合。

 

## 应用场景

 

肿瘤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适用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缺乏标准治疗方案的罕见或难治性肿瘤患者,以及可能无法从指南推荐方案中获益的患者。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可建议进行类器官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检测,为其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 检测流程

 

肿瘤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流程包括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肿瘤组织采集与送检、肿瘤类器官培养与药物敏感性检测和结果判读等关键环节。检测报告应提供详细信息及关键结论性描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 小结

 

肿瘤类器官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模型,其药物敏感性检测为全球专家所关注,并在临床治疗中得到积极探索。尽管其指导临床患者药物治疗选择还处于初始阶段,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进步,类器官技术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包括建立大规模类器官模型库和基于类器官模型库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分型,以指导精准治疗。